搞鄉村振興必須具有全球視野,了解其他國家開展鄉村建設的歷程,重點是總結和汲取他們的成功經驗,給我們提供有益的前車之鑒。盡管其它國家與我國的國情不同,然而也能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尤其是這些國家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在鄉村建設領域呈現出許多創造性的亮點舉措,很值得我們學習。對路的"拿來主義"也有價值的,比如日本提出的"一村一品"方法,就很有借鑒意義。
1、法規保障,規劃先行
無論是歐美各國,還是日韓近鄰,鄉村建設事業無不是在政府強力倡導和政策大力支持下得以進行的。為了有效推動鄉村建設,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都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進行科學規劃,做到規劃先行,規劃管全面、管長遠、管約束,按照規劃進行鄉村建設。比如英國,從19 世紀末霍華德的田園城市規劃,到"二戰"期間以大倫敦規劃為代表的區域規劃,再到"二戰"后的新鎮建設規劃可謂一脈相承。其主旨在于加強小城鎮發展,以經濟、社會、生態可持續性良好的大量小城鎮為核心,帶動周邊鄉村地區的發展。其優勢在于,避免形成少數大都市因其過高的城市首位度而對廣大鄉村地區產生不可逆的"惡性吸血",令"待輸血"鄉村與"可供血"城鎮近在咫尺,人員和資本在城鄉間進退自如,鄉村地區始終保持經濟、文化、社會乃至生態的全維度活力。[ 齊鐳《鄉村振興怎么做?國外經驗帶來四大啟示》,《中國旅游報》2018年9月17 日第A03版]
2、產業振興,激活鄉村自我造血功能
產業振興是拯救鄉村衰敗、推動鄉村復興的最重要手段和途徑。世界各國在鄉村建設中,采取了花樣繁多的鄉村產業振興舉措,都值得我國借鑒。如,法國的生態農業、西班牙的創意觀賞農業、美國的科技農業、日本的"一村一品"等。
比如法國,就成功實現了鄉村的現代化。鄉村功能與文化的雙重復興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法國現代化鄉村的基本特征。首先,鄉村不再是單一的農業生產的承載空間,而被賦予了生產、居住、旅游、生態等多樣化的功能。這一轉變意味著鄉村經濟、社會功能的拓展,投入產出效率的提高,從而抵御了農業就業人數減少帶來的鄉村就業萎縮以及剩余勞動力的持續外流。其次,隨著鄉村功能的拓展,法國鄉村文化歷經變遷,最終在地方特色的傳承與彰顯中找到立足之本,由此汲取養分、重拾自信,走出了鄉村文化邊緣化的困境。[ 李明燁、王紅揚《論不同類型法國鄉村的復興路徑與策略》,《鄉村規劃建設》第7輯]
3、彰顯鄉村獨特性,讓鄉村更像鄉村
正確看待和處理城市關系,做到城鄉"和而不同",既不同又相融。城鄉一體化并非城鄉一樣化。如果把鄉村都改造得像城市一樣,那就是對鄉村建設的誤解,也是對鄉村的無情毀壞。鄉村應有自己獨特的生態環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命價值。這恰恰是城市所不具備的,對城市人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這樣,才能實現城鄉"和而不同",陰陽平衡,互補互動,相互涵養,社會才會穩定,國家才會長遠繁榮興盛,人民才會幸福。
比如日本,為解決這種"農村過疏"的問題,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至今,日本政府規劃并實施了旨在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縮小城鄉差別的"村鎮綜合建設示范工程"。該示范工程的最大成果是復興了鄉村"生境",重振了農民的鄉土信心,令其享受到與城市"生境"等同的"硬件"配套和相對更好的"軟件"環境,自覺自愿地引領鄉村社區積極投身地域產業振興和文化傳承,令鄉村地區獲得真正可持續的生機。[ 齊鐳《鄉村振興怎么做?國外經驗帶來四大啟示》,《中國旅游報》2018年9月17 日第A03版]
4、創設鄉村金融體系,解決"錢"的問題
直面現實,鄉村振興必須得解決"錢"的問題,科學、長遠地解決"錢"的問題。不是給地方、村民一些幫扶資金、補貼資金這樣簡單,送錢到鄉村固然是好事,能滿足一時的救濟需要,但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長遠問題,也是不可持續的做法。因此,必須考慮創設鄉村金融體系,從體制機制上解決鄉村振興缺"錢"的問題。
參考日本的例子,日本的農村金融體系由政策性金融與農協金融組成。農林漁業金融公庫是日本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 由政府依據《農林漁業金融公庫法》于 1953年全資設立 ,負責對土壤改良、造林、林間道路、漁港等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貸款,及對維持和穩定農林漁業的經營、改善農林漁業的條件所需資金提供貸款。 70年代中期 , 日本糧食生產過剩 ,扶持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成為農業政策新重點。90年代初期, 日本農產品市場對外開放,公庫設立"特定農產品加工資金",將資金投向支持增強本國農產品的競爭能力。日本農村金融的另一支主力軍是農協金融。農協設有信用部 ,其業務以分散農戶為單位 ,使得農戶能以較低利率進行相互融資 ,業務范圍包括會員的存款、貸款、票據貼現、債務擔保和國內匯兌交易等信用業務。農協金融機構遍布農村 ,服務工作細致周到 ,經常組織農協職工走訪農戶 ,堅持常年登門服務。因此,農協儲蓄吸收了大量農村閑散資金 ,能夠以優惠條件向農戶發放貸款 ,而且一般不需要擔保。 農戶貸款的用途并不限于從事農業生產 ,只要農民需要 ,都可以向農協貸款 ,主要包括: 農業周轉資金、生活資金和工商業周轉資金等短期貸款、生產性的設備資金和非農業生產投資 ,還有消費型的房屋建設改造和耐用消費品添置等長期貸款。另外 ,政府向農業部門投入的貸款資金和利息補貼資金 ,也會通過各級農協的窗口發放給農戶。[ 陳磊、曲文俏《解讀日本的造村運動》,《當代亞太》2006年第6期]
5、注重"人"的因素,解決鄉村缺"人"尤其是缺"人才"的問題
鄉村振興最終還得靠"人"的力量和智慧,必須發動和依靠當地的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鼓勵社會各界的專家、人才下鄉支農幫扶,保證鄉村振興的自發性與持續性。
比如韓國,大力激發農民自立自強、勤勉合作的精神。韓國的新村運動得以順利開展的最根本動力是村民的主動參與。
韓國的新村運動雖由政府倡導,但具體到各項細節上,農民擁有很大的自主權。如負責組織大家行動的指導員由農民自己選出,而里長(相當于我國的村長)只管服務。這些指導員統一著裝,除政府會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外,不拿報酬。指導員本身還需要較高的素質,能夠以身作則,帶頭苦干,樹立標桿,組織、規劃、指導各項具體活動的開展。
韓國注重對居民進行精神啟蒙、思想教育。在新村運動中,韓國政府將"勤勉、自助、合作"的精神擴展到城鄉各地。同時,各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建設需要將這種精神不斷升華。比如原州市將"勤勉、自助、合作"的精神進一步演變為"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自律競爭",為原州市的新村運動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6、復興鄉村文化,將鄉村文化作為鄉村核心吸引力
鄉村美麗宜居生態和鄉村獨特文化是鄉村的兩個核心吸引力,是推動鄉村前進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鄉村文化既是鄉村的獨特價值,也是引領鄉村復興的主要動力之一。鄉村缺少自己的獨特文化,就沒有了根和魂,也就失去了魅力。
比如法國,法國鄉村的復興不僅僅是人口和功能的復興,更是鄉村文化的復興。當今法國的鄉村文化首先是基于農耕文明、根植于鄉村物質空間的;其次是"地方精神"的詮釋,意在彰顯地方的特性,使之擁有不同于城市等其他地域的特色。法國是傳統農業大國,擁有悠久的農耕歷史。法國鄉村尤為注重地方特色的傳承與彰顯,尊重地方內在的固有特征,包括物質空間的特色、象征性的元素、地方的聲譽與傳統。不同鄉村地域依托當地的特征資源逐漸建立起獨有的文化意象,并成為經久不衰的魅力源泉。普羅旺斯地區便是文化意象構建的典范。鄉間的薰衣草田,古羅馬遺跡,中世紀村落,紅土城傳承至今的天然顏料制作工藝,梵高摯愛的阿爾小城和他筆下的向日葵,這些元素無不源于當地的自然、歷史、文化資源,繼而又融入這一地域圖景從而構成"普羅旺斯"這一地區獨有的鄉村文化意象。因此,可以說,法國鄉村地方文化的傳承與彰顯加速了鄉村人口的回流和功能的復興,而鄉村功能的拓展又激發了鄉村文化的復興。[ 李明燁、王紅揚《論不同類型法國鄉村的復興路徑與策略》,《鄉村規劃建設》第7輯]
7、鄉村旅游是助推鄉村建設的一股重要力量
鄉村旅游不僅是一種旅游形式,更是保護和更新鄉村社會和文化的有利方式。鄉村旅游業在促進城鄉交流、提振鄉村經濟與改善環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西班牙,鄉村旅游對鄉村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20世紀60年代初,旅游大國西班牙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對農場、莊園進行規劃建設,提供徒步旅游、騎馬、滑翔、登山、漂流、參加農事活動等多種休閑項目,并舉辦各種形式的務農學校、自然學習班、培訓班等,從而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化的鄉村旅游。西班牙是歐洲除瑞士之外的山最多的國家,發展鄉村旅游有著良好的自然條件。西班牙鄉村旅游1992代以后快速發展,目前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海濱旅游,成為西班牙旅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班牙學者將鄉村旅游分為傳統鄉村旅游和現代鄉村旅游兩種。傳統鄉村旅游出現在工業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來自農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現;現代鄉村旅游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農村區域的一種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迅速發展。現代鄉村旅游者充分利用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建筑、文化等資源。現代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的貢獻不僅僅表現在給當地增加了財政收入,還給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還給當地衰弱的傳統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比如在法國,法國作為鄉村旅游的發源地和成熟地,其歷史可追溯到1885年。經歷一個多世紀的探索后,法國已經形成一系列值得借鑒的經驗。1955年,法國議員歐貝爾創造性地提出"鄉村旅游"這一概念,提議農業和旅游業共同發展,并通過國家和地區提供資金支持,改建鄉村的住宿設施。例如,將馬廄和倉庫改造成便宜的旅館,合理有效利用資源的同時又能為旅客帶來濃厚鄉土風味的住宿體驗,更能吸引中低收入的家庭在周末進行短途旅行。法國鄉村有規劃整齊的農田和森林、鮮花點綴的鄉村小屋、清新的空氣、耳邊縈繞著的鄉間音樂以及濃厚的歷史與文化積淀,法國鄉村旅游為游客充分打造了一個夢幻中的田園生活和"鄉"的體驗,源源不斷滋養著其跨越世紀的發展,并向全世界樹立了典范。
客服熱線:010-82626909
客服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51號首享科技大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