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關系是經濟社會發展中一對十分重要的關系,城鄉關系問題的處理好壞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也關系到美麗和諧社會的建設和“中國夢”的實現。伴隨著現代化和城市化進入新的階段,城鄉一體化已勢不可擋,需妥善應對。
一、 國內外城鄉一體化的實踐
在實現城鄉一體化的路徑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從自身情況出發,摸索出與眾不同的路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在城鄉一體化方面采用郊區化發展模式。
美國的城鄉一體化程度非常高。傳統的鄉村幾乎看不到了,除去產業與外觀的不同,城市和鄉村在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相差無幾。美國的城鄉一體化之路是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協調互動發展。美國在堅持農工協調發展基礎上,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并且在交通和信息化高度發達情況下,構建了高度城鎮化的郊區,形成“大都市區”體系,再加上法律和政策方面的有力的促進和保障,城鄉差別逐漸縮小,呈現高度一體化。
日本在城鄉一體化方面采用以工帶農、以城促鄉發展模式。20世紀70年代,日本政府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迅猛發展的情況下開始關注農村發展,同時這時日本工業已經具備反哺農業的能力。日本政府對農業大量補貼,采取多項措施促進農村發展,在實現城鄉一體化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韓國在城鄉一體化方面采用“新農村運動”模式。作為后發國家的韓國,從上世紀60年代落后的農業國快速發展為新興工業化國家,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上世紀末在政府主導下逐漸實現工業化,繼而實現城市化。并在此基礎上,工業開始反哺農業、城市開始反哺農村。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展開了以農民為主體、以脫貧致富為目標的“新農村運動”,從而快速實現了城鄉一體化。
上海在城鄉一體化方面采用城鄉統籌規劃模式。近代以來,上海是就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工業化和城市化起步早,城鄉一體化發展較早。上個世紀70年代上海郊區的鄉鎮企業大量出現并發展起來;80年代提出“城鄉通開”和“城鄉融合”;90年代提出“三個集中”,快速推進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本世紀初提出“城鄉一體化、農村城市化、農業現代化、農民市民化”,并不斷發展郊區基礎設施建設,日益把郊區建成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上海也快速建立了郊區發達的交通、完善的醫療、無差別的教育、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等新型的城鄉關系,并且非常注重保護生態系統和促進城鄉生態融合。
成都在城鄉一體化方面采用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發展模式。2003年成都推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次年出臺文件,制定了具體的指導方針。2007年成都和重慶正式獲批“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隨即提出 “三個集中”、“三大工程”、“六個一體化”。成都在2009年提出建立“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成都通過“股田制”、“地票制”等措施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區別,實行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放開了城鎮戶口,加速農民市民化;大力扶持鄉村產業,促進農業現代化;增加鄉村資金投放,逐步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珠江三角洲在城鄉一體化方面采用以城帶鄉模式。
珠江三角洲是改革開放后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城市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本地區及其他地區的農民,實現了大量的農民向城市轉移;城市規模和數量的快速發展聚集了鄉村和國內外大量的人才和資金;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中心城、衛星城、點軸線等城市群。城市工業進入到高水平階段,開始“工業反哺農業 城市支持農村”。鄉村地區的交通等公共設施快速建設,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的得以快速發展,農民收入不斷提高,城鄉差距不斷縮小,聚集而成在交通要線周圍的線狀城市帶,提高了城鄉一體化水平。
二、 我國城鄉一體化路徑的優化設計
第一,抓好頂層設計,強化統籌規劃。
國內外實現城鄉一體化都是與政府注重城鄉一體化的頂層設計分不開的。他們立足世情,通盤考慮,進而統籌謀劃,做出城鄉一體化的設計。政府出臺建設規劃,制定具體目標和主要任務及措施。建成合理的城市群后,建成適應城鄉一體化的基礎設施,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居民權益等無差別化。政府要當好這個總設計師,統籌規劃,引領并監督。
第二,進行產業調整,促進五化協同。
產業調整是協調城鄉經濟發展的關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三次產業所占比重不斷變化,第一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不斷增加。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速城鄉生產要素流動,實現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這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基礎。 “五化”協同即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綠色化協同發展。美國的經驗告訴我們,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良性互動發展,才能促進城鄉一體化。因此在城鄉一體化發展過程中要推動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城鎮化和工業化良性互動、綠色化和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信息化緊密結合,把綠色作為引領并貫穿始終,協同發展,形成合力,走一條可持續之路。
第三,優化空間布局,堅持雙輪并驅。
推進城鄉一體化,應該堅持城鎮和鄉村雙輪并驅。縣域城鄉一體化可以從根本上改造傳統農業、 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實現農民生活方式轉型,因而是中國推進城鄉一體化的主體和基礎。建設縣城成為攻堅行動,這是新型城鎮化的關鍵,是城鄉一體化的重要途徑。鄉村是城鄉發展中的較弱的一方,不應再城鎮化大潮中被淹沒,所以政府應予重視,加大政策傾斜和資金補貼,保持鄉村特色打造宜業宜居的美麗新鄉村。
第四,加強社會保障,提升公共服務。城鄉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構建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體系和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成為城鄉一體化的重要內容。宜將農民納入到社會保障體系,使其在住房、醫療、養老、失業等方面解決后顧之憂,同時保障農民工是基本生活和各項福利。在公共服務方面鄉村是短板,應加大教育、科技、衛生、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另外加快交通和信息方面一體化建設,給城鄉一體化強有力的支撐。
(行業文章來自網絡,用于內部學習,請勿轉載)
客服熱線:010-82626909
客服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51號首享科技大廈1005